早餐便利店用塑料杯装的热豆浆、外卖塑料盒中冒着热气的麻辣烫、夜市摊里把碗碟套上塑料袋盛放的热炒盖饭……这些常见的生存场景背后,隐蔽着怎样的安全风险?克日,“夫君日均点外卖2.5次抱病需终身服药”的话题登 ...
早餐便利店用塑料杯装的热豆浆、外卖塑料盒中冒着热气的麻辣烫、夜市摊里把碗碟套上塑料袋盛放的热炒盖饭……这些常见的生存场景背后,隐蔽着怎样的安全风险? 克日,“夫君日均点外卖2.5次抱病需终身服药”的话题登上热搜,引发公众对外卖塑料餐盒安全性的广泛关注。那么,市面上材质各异的塑料餐盒,其安全性有何差别?消耗者又该怎样选择?记者对此睁开观察。 究竟上,我国已从2024年9月6日起正式实行《食品安天下家尺度 食品打仗用塑料质料及成品》(GB4806.7-2023)。尺度明白规定,塑料餐盒在预期利用条件下(包罗温度、时间等)不得开释有害物质,相干化学物质迁徙量需符合安全限量,且必须在产物上清楚标注最高利用温度。 但专家提示,即便标注“微波炉实用”的5号聚丙烯餐盒,也仅能包管有害化学物质迁徙量符合安全尺度,其在高温情况下仍大概导致微塑料开释。 值得留意的是,现在,耐高温新型包装等环保替换品已渐渐进入市场,但因其生产本钱相对较高,这些新型餐盒的推广速率也相对迟钝。如安在保障环保、康健的同时均衡本钱压力,还是餐饮行业与消耗者必要共同面临的课题。 现在,方便快捷的外卖食品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一样平常生存。但便捷的背后,食品包装的安全题目也不容忽视。看清塑料材质编号、实时转移食品、审慎加热操纵……这些生存中的细节都是保卫康健的紧张防线。究竟,我们在享用美食时,不应把那些看不见的“潜伏风险”一并吃下。 记者:彭菁 编辑:李宗胤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【责任编辑:卢小凡】 |
0